企業管理培訓分類導航
企業管理培訓公開課計劃
企業培訓公開課日歷
2025年
2024年
項目管理培訓公開課
項目管理培訓內訓課程
熱門企業管理培訓關鍵字
一擊必中?——復雜環境下的項目管理
【課程編號】:MKT034286
一擊必中?——復雜環境下的項目管理
【課件下載】:點擊下載課程綱要Word版
【所屬類別】:項目管理培訓
【時間安排】:2025年06月25日 到 2025年06月26日4680元/人
2024年07月10日 到 2024年07月11日4680元/人
【授課城市】:廣州
【課程說明】:如有需求,我們可以提供一擊必中?——復雜環境下的項目管理相關內訓
【其它城市安排】:深圳
【課程關鍵字】:廣州項目管理培訓
我要報名
咨詢電話: | |
手 機: | 郵箱: |
課程背景
在當前企業不斷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下,如何更為高效的利用資源,提升資源轉化效率,降低試錯成本和機會成本,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已經成為當前企業管理的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這其中,比較有效的途徑,莫過于提高工作效率。為此,我們依托多年的管理培訓實踐經驗,以及國內外管理理論研究成果,開發了《一擊必中》這一沙盤課程。
課程目標
認知轉變和信心增強:
通過6類典型項目的沉浸式演練,可以讓學員認識到,做好一件事情其實并沒有多難——課程中的思考方法和趁手的工具并不難掌握,且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適用性和實用性都很強,只要多加練習,“我”也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執行力躍遷:
課程中提供的“JOS”工具,為學員在實操層面提供了具體的理論指引和行動指導工具——學員一旦學會運用,會主動在工作中實踐,因為學員會認為這是一種成長和技能提升。對組織而言,員工主觀能動性增強,必然會帶來執行力躍遷;
為組織良性發展提供助力:
員工態度向積極方向轉變和技能提升,對于任何組織而言,都是難能可貴的收獲——組織由個體組成,如果個體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那么組織勢必充滿活力,“兵強則士勇”是這一現象的貼切描述。
課程對象
各級管理者及骨干員工
課程大綱
課程導入:
思考:什么是項目?為什么要學習項目管理?怎樣學習項目管理?
1、建立項目認知
2、當今項目難點
模塊一:小荷——工作“好”的標準是什么?
沙盤推演:第一輪——小荷
1、干系人認知
2、提升自我效能的三種途徑
案例分析:以中國女子雙人跳水為例
模塊二:三思——干系人識別及應對
沙盤推演:第二輪——三思
1、把事做好的標準
以合理的資源代價換取干系人的滿意
2、干系人動機分析
3、干系人也是一種資源
4、干系人管理工具
凸顯模型
面對各類干系人的應對原則
5、目標地圖的應用
項目基本目標的指標化描述
干系人滿意的指標化描述
模塊三:運籌——項目計劃的制定
沙盤推演:第三輪——運籌
1、任務分解工具
WBS,確定顆粒度
預測型、迭代型和適應型任務分解的異同及參考原則
2、規劃工作進度
網絡圖
確定工作時序排序及最長路徑
3、工作量估算
4、進度管理工具
甘特圖
5、資源規劃
資源統籌與峰值處理
6、計劃
模塊四:變化——風險預判及管理
沙盤推演:第四輪——變化
1、預測型、迭代型和適應型任務分解的異同及參考原則
2、宏觀風險預判
PESTLE模型
3、微觀風險預判
TOMB模型
4、常見預防及管理手段
風險矩陣
模塊五:狂瀾——過程控制與循環改進
沙盤推演:第五輪——狂瀾
1、計劃
認清現狀與信息判別
確定階段性目標
目標的可執行與可檢查性
2、執行
確保執行與計劃中的目標一致
3、檢查
檢查模式的明確性與引導性
4、行動
科學化總結和計劃的進階優化
模塊六:人心——項目中的溝通和多部門協同
沙盤推演:第六輪——人心
1、建立利于溝通利益框架
2、沖突化解的三種方法
創建超級目標
Win-Win交換
拉近情緒距離
3、項目溝通中的自我定位
4、不同溝通手段的組合使用
溝通計劃
丁老師
具有12年以上大型日企、德企等外資制造型企業工作經驗及16年以上專業管理咨詢、培訓工作經驗,是中國著名項目管理專家,專注研發項目管理、生產改善項目、質量管理項目、成本管控項目、流程管理項目咨詢與培訓,精通運用項目管理流程及方法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策略及實務,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管理的難點、瓶頸等有系統的研究及豐富的經驗。輔導過數千家大型企業集團的相關項目管理。
宋老師在制造型企業從事項目管理實踐近10多年,親自管理合同額過千萬的項目數十項,具有豐富的實操經驗。宋老師每年投入大量時間深入企業內部參與真實項目,為其提供項目管理、咨詢服務,他密切關注項目管理者生存現狀,對項目管理中最新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了研究總結。與其他“學院派”講師相比,宋老師課程所采用案例具有更真實、更貼切的特點;宋老師由于長期親密接觸項目一線人員,因此,講解風格生動、貼近實際,更易引起學員共鳴。
作為一位杰出的管理顧問與培訓師,他的理論來源于對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多年的成功項目咨詢實踐,因此他的觀點和建議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他的經驗與理論對于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的中小企業尤其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