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培訓分類導航
企業管理培訓公開課計劃
企業培訓公開課日歷
2025年
2024年
內部控制培訓公開課
內部控制培訓內訓課程
熱門企業管理培訓關鍵字
新形勢下企業稅務的風險內控管理及危機化解
【課程編號】:MKT021004
新形勢下企業稅務的風險內控管理及危機化解
【課件下載】:點擊下載課程綱要Word版
【時間安排】:2024年07月07日 到 2024年07月07日1200元/人
2023年07月23日 到 2023年07月23日1200元/人
【授課城市】:廈門
【課程說明】:如有需求,我們可以提供新形勢下企業稅務的風險內控管理及危機化解相關內訓
【課程關鍵字】:廈門稅務風險培訓,廈門內控管理培訓
我要報名
咨詢電話: | |
手 機: | 郵箱: |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
“涉稅風險躍升企業第一大風險”這一觀點可能適合絕大多數的中國企業,一方面幾乎所有的企業都不同程度存在涉稅問題,另一方面涉稅問題幾乎牽涉企業從戰略層面、業務層面、管理層面到財務、技術、生產、人力資源等所有環節。
那么,如何有效地降低涉稅風險呢?“首先應該建立、健全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有效識別和防控涉稅風險。為降低管理成本,實現協同效應,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可以融入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之中。”
“企業當前應該加強財務人員稅務管理方面的培訓,以培養出一批專業的稅務分析、籌劃師。只有吃透國家的稅法稅規,才能安全納稅、科學納稅。”
企業稅務風險自測與防范
1.您是否對公司的主要稅種的稅負率認真測算過?
2.公司在招聘會計人員時,是否測試其辦稅能力?
3.您所從事行業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是否了解?
4.公司是否對采購人員——索要發票事項進行過培訓?
5.對外簽訂相關經濟合同是否考慮過對納稅影響?
6.租賃、融資、購房或投資是否—考慮納稅的事項?
7.新業務發生時是否系統地咨詢過—相關財稅專家?
8.新頒布的稅收政策法規是否—在30日內學習掌握?
9.稅務局的評估、約談或稽查—您是否了解其意圖?
10.是否聘請過財稅專家定期進行—財稅風險的診斷?
參考答案:并非危言聳聽…
如果對以上這10個問題您的回答中出現三項否定時,說明你的企業存在不安全的隱患,出現六項時,你的企業有重大隱患,需要聘請稅務專家進行診斷并設計最優納稅方案或籌劃方案。
一、 風險的定義
風險是指對組織目標實現產生消極影響的不確定性。
風險來源于不確定的未來,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有目標才有風險,并且相對于組織目標的實現,風險被理解為具有負面、消極的意義。
二、 有關稅務風險管理的政策
1、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9]90號)
2、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稅收服務和管理規程(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11〕71號)
3、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試點工作的意見(國稅發[2011]105號)
4、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目的、特征和風險因素
1、 為什么要進行稅務風險管理
2、 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特征
3、 稅務風險因素內外分析
三、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方法與措施
5、 設立專人專崗(人力配備)
6、 建立稅務風險管理制度
7、 對內培訓,培養風險意識
8、 借用外腦,聘請專業人員和專家解決疑難問題,完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四、 常見的稅收籌劃方法與風險分析
1、 稅負轉嫁;
2、 資金融通;
3、 互惠定價;
4、 租賃減稅
五、 案例分析(2012年稅收大案剖析)
1、 偷天換日境內移境外 火眼金睛免稅變扣稅
2、 濫用商譽偷逃稅款,隱蔽偷稅亟需關注
3、 找票伎倆成企業“避稅”高招,納稅評估成稅務反制武器
4、 勞務發生地開票漏馬腳,匯款循環路線圖現原形
5、 虛開發票被處重刑,法網恢恢勿存僥幸
第二部分 如何化解企業稅務危機
一、稽查查到企業的問題分為三類
第一類:疏忽大意型:本意沒有想偷稅,但由于對稅法了解程度不夠,造成偷稅的后果。
第二類:明目張膽型:用很低級的手段不去繳納稅款,稽查人員最喜歡這種。
第三種:精心策劃型:真正的偷稅。
稽查眾生態
1.僥幸心理:以前沒事,別人沒事
2.違法成本低,不偷白不偷
3.朝中有人,我怕誰
4.利益驅使,稅負太高
5.藝高人膽大,精心策劃,明目張膽
二、一旦被稽查到,要知道正確的應對方法
1、稽查中的接待工作不卑不亢、彬彬有禮。
2、知曉稅務稽查局的內部運作流程。
3、同稽查局適當的部門溝通業務。
4、力爭不能定為偷稅,這非常重要。
5、知曉法律救濟措施。把握好實施法律救濟措施的時機
三、應對措施
(一)政策解釋法—問題產生原因:
1、稅法政策非常繁雜,稽查人員素質不一,政策運用錯誤,時常發生。“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什么樣的錯誤都會犯,你盡管可以大膽想象!
2、目前稅法中存在大量的模糊點,或者前后矛盾之處,要盡量爭取好的結果。
啟示:處理模糊事情的時候,要有清晰的理念。
(1)稅收法規有明文規定的時候,一定要按照文件規定,而不去追究其合理性,因為有時候文件的出臺還照顧到了征管等因素。例如:白條不能扣除成本,善意接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要轉出等。這也是有法必依的要求。
(2)稅收法規無特別明確規定的,要根據稅法的本意,合理的處理,而不能一味的從字眼上靠近某個政策。否則就會機械的運用政策。例如:固定資產殘值率一律按照5%的規定,當時稽查局要求企業全部追溯調整,顯然有問題。企業應當根據稅法的本意,積極的去同稅務部門溝通,盡量取得最大的利益。
(二)法律位階抗辯法:
在稅收實踐中,存在大量同上位法抵觸的省局以下實施性條款,如果侵犯你單位利益較多的話,就要進行抗辯。
啟示:危機公關要有清晰的思路。神定氣閑,則計出。要“淡定”!
1、政策運用錯誤,對政策本身進行抗辯。
2、政策模糊,對政策進行解釋。或者尋找其他單位被從輕處理的案例。
3、政策本身清楚無誤,尋找其與上位法的沖突。
(三)避免定性偷稅法,偷稅和非偷稅的處理,有很大的不同。
1、偷稅:①補稅、②罰款、 ③滯納金。移送公安。
雖然《刑法》第7修正案規定了可以花錢買罪,實際上老板的心理壓力更大了!
2、非偷稅:只補稅、滯納金,沒有罰款。
因此,避免定性為偷稅,意義重大。不要以為老板大,就沒有問題。要避免偷稅,就得從偷稅的構成要件來分析。
偷稅的四種手段,一種結果。要有主觀故意性:
1、偽造、變造、擅自隱匿銷毀賬簿、記賬憑證的。(問題:銷毀賬簿就是偷稅么?)
2、在賬簿上隱瞞收入、多列支出。
案例:白條、假票列支成本,業務實際發生,是否可以定性為偷稅?
3、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不申報,63條同64條第2款的競合。
4、虛假的納稅申報。要注意同錯誤的納稅申報區分開
一種結果:造成了少繳稅款的后果。
思考:
①企業所得稅季度少預繳稅款,是否可以定性為偷稅?
②虛報虧損是否屬于偷稅?查增所得額是否允許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
(四)尋找稅務機關責任法(謹慎運用)
第52條: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計算錯誤導致少納稅如何定性?
(五)實質重于形式法
稅務機關在執法的時候,有的時候是“實質重于形式”,有的時候是“形式重于實質”,企業要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進行抗辯。
總結:
1、進行危機公關前,要進行可行性評估,如果板上釘釘的事情,不要浪費精力。但是一個基本理念是,即使有一分可能性,也要盡量爭取。不要輕言放棄。
2、危機公關的時機宜早不宜晚。
3、危機公關方法的選用,要從柔和到激進。能交涉就不要聽證,能聽證不復議、訴訟。
4、財務總監對危機公關獻計獻策,不要一力承擔,成功則利小,失敗損失大。要分散風險給專業人士,理念要清晰。
控制稅務風險的建議
政策遵從風險 控制建議
1、建立 “搜集-整理-分析-應用指導”的專業渠道
2、重視并定期進行專業的稅收政策培訓
您將獲得:
1、及時、準確解析最新的稅收政策;
2、系統性的整理與自身相關的所有稅收政策
(按照經營環節、涉及稅種等整理)
納稅評估風險 控制建議
1、掌握與自身相關的納稅評估指標
2、每季度進行一次納稅健康測評
您將獲得:
1、真正掌握相關指標的含義
2、經過測評,發現問題,在稅務機關發現前及時處理
3、在測評中發掘籌劃空間,為創造價值打下基礎
證據不足風險 控制建議
1、全面梳理自身的關聯交易事項,檢查定價原則、合同文本等是否能夠經得起稅務機關轉移定價調查;
2、建立報批、備案事項等重要事項的所需資料標準清單;
3、與稅務機關開展預約定價談判
您將獲得:
1、合理、合法地安排關聯交易
2、不會因為證據不足,而導致報批、報備失敗
策略: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稅收籌劃的基本原則
我們認為,納稅籌劃過程中,應同時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稅收籌劃盡量在企業納稅增量上解決. 籌劃主要從改變交易的時間、地點、方式三個方面來考慮.平衡因稅收籌劃導致的稅收減少與納稅評估指標的關系
其他因素(如行業指標等).僅僅只注重稅收減少的問題,可能帶來稅收風險,應當注意。
關于稅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采取充分措施來識別風險、控制風險并報告風險,并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發掘稅收籌劃的空間,控制稅收支出,創造價值,將二者合理安排。
楊老師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畢業,經濟學學士,中國注冊會計師,中國注冊稅務師;二十年的企業財務管理、管理咨詢和管理培訓實戰經驗,擔任廈門商業外貿總公司、中法合資廈門依瑪士金陵噴碼機有限公司、云集軟件有限公司、廈門市仁祥投資有限公司等五家大中型企業任財務經理,同時為DELL(戴爾)、CLARION(歌樂)、MATRIX(美吉斯)、INDITEX、廈門國貿、廈門廈工、廈門建發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上市公司提供稅務顧問及稅收籌劃服務。